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如此我信--基督教教義導引(1) 描述部份







此書為三一式系統神學綱要。架構進路以士來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的”The Christian Faith” 對應。將全書分為四部分,每部分互相關連成一整體,表現系統神學教義互相建構的特性。結構是以使徒信經的格式的排序,是以『聖父、聖子、聖靈』的次序編列,以三一論作為總結。

部分一(一-三章)談「創造天地的主」。
一章「創造論」:強調聖子和聖靈是聖父創造世界的仲介者。保留了創造主和受造世界各自的獨特性和他性,彼此間建立了一種緊密的關係。

二章「護佑論」:解釋上帝以何種方式主動在時間當中介入世界,如何保護、塑造及引領世界趨向終末的將來。
三章「人論」:從「位格」理解人按著上帝形象被造的教義。人的位格反映了三一上帝的位格,也必須從「時間---終末」的角度來理解,被造並被安置在時間的世界裏,透過建立不同的關係而邁向終末性的完善,成為完全的人。
三章最後一節以父上帝作小結:以創世記為論點重心,衪以聖子聖靈為「祂的雙手」作中介,創造有別於自己的世界,包含了護佑,是為了受造物而非對立,衪是獨特、不受限的、永恆的,衪愛衪所造的,人被造是以自由意志去愛上帝。

部分二(四-六章)論說基督的存有與工作。
四章「拯救論」:以基督論式的仲介神學來闡明創造論和拯救論的延續性。上帝透過同一位基督去創造、護佑和救贖世界,以致上帝的創造之工在終未裏得到完全的救贖,趨向完善而歸榮耀給上帝。

五章講基督的身分「基督論」:指出不能抽離拯救論而去思考基督的神人二性,初期教會的異端問題,正是不能擺脫以「靈肉」二元論式的思維思考耶穌的神人二性。這裏以「虛己論」和「屬性相通」兩種觀念從「行動」的角度來調和基督神人二性的張力,而神人二性在耶穌這位格內所行出來的就是單一位格性行動。

六章以「基督道成肉身與人性」:看重耶穌的人性之神學意義,強調耶穌背負十字架受苦的職事,需靠賴聖靈介入生命,使聖子對聖父的順服與盡忠貫徹始終,而耶穌的人性才得以完全。
六章最後一節以聖子作小結:聖子來到世界到空自己,在非情的世界中表現了有情,自我謙卑成為軟弱,他存在的塑造,使人終末思考榮耀上帝的表達乃是實在的服事才得以完全與自由。

部分三 (七-九章) 「論聖靈」:「終成因」的終未性工作。
七章講基督徒社羣和人類社會:聖靈就是創造的「終成因」,在這大前題下建構教會論,強調教會被召在聖靈大能的引導下,參與世界邁向終末完善的工作,同時教會本身亦因著聖靈的工作,邁向終末成為真正的社羣。如果偶像崇拜和自我中心是罪的根源,則耶穌謙卑順服的生命就是真正上帝的形象,而教會正是一個跟這位有真正上帝形象的耶穌建立關係的社羣,成為基督的身體。教會也惟有透過聖靈作為仲介者才能成為基督的身體。

八章講基督徒處理生命的問題:首先處理罪與死亡,以及罪與律法之間的關係,然後進一步討論「因信稱義」究竟純粹是上帝宣告性的行動,抑或有存有性的意涵(即被稱義的人在存有上經歷某些內在的改變)。結論是若從終末的角度來看,兩者可以並存,意謂上帝宣告性的行動最終會帶來改變,因此稱義與成聖便有一連續性,成聖是稱義的目標。

九章討論「終未論」:終末論不與歷史時間對立,而是永恆進入時間帶來新天新地。同時,終末有將來的向度,但將來不僅在遠方,還可以透過預嚐的方式闖進現在。另外又討論了普救論一些富爭議性的問題,但肯定基督必會在榮耀裏復臨,受造世界的歷史終局不是死亡,而是生命。

在部分四 (即只第十章),討論「三一論」為全書總結。
首先批評士來馬赫的神學方法,進而對比採用的經世三一論式的進路說明瞭三一上帝以何種方式在時間裏創造、模塑和完善祂的受造世界。不過在討論內契三一論與經世三一論的關係時以內契三一論作為上帝經世活動的基礎,如果「互滲互存」及以他者為取向這種共融關係是三一上帝在永恆裏的內在生命的存有結構,則三一上帝自然會因著其本性必定走出自己而透過「創造--救贖」的行動與他者(世界)建立關係。總結概括全書重要主題:三一上帝的存有與行動的關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