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文章欣賞」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文章欣賞」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

世界在等待的門徒

https://shop.campus.org.tw/ReadingBanquet/15.1-2/TheRadicalDisciple.htm



A 貨信徒
http://www.tiendao.org.hk/store/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1454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12: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

重建破裂的關係


  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
  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哥林多後書五章18)



關係永遠值得我們去重建。

  生命就是學習如何去愛。神要我們珍惜關係,即使有裂痕、傷害或衝突,仍然努力去維繫。聖經說神賦予我們重建關係的使命,因此,新約聖經很強調與人相處的教導。為此原因,新約聖經花了相當多的篇幅教導我們如何彼此相處。保羅寫道:「究竟你們在基督裡的生命有沒有使你們堅強起來?他的愛有沒有鼓勵了你們?你們和聖靈有沒有團契?你們彼此間有沒有親愛同情的心?如果有,我要求你們,要有共同的目標,同樣的愛心,相同的情感,和一致的想法。」保羅強調說:懂得與人和睦相處,是靈命成熟的標記。

  耶穌基督要他的家庭以彼此相愛而著稱,對未信主的朋友,破裂的團契關係是可恥的見證。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哥林多教會分門結黨相爭而分裂,甚至彼此告上法庭時,保羅覺得如此難為情的原因。他說:「你們真丟人現眼!難道你們中間沒有一個智慧人能處置基督徒之間的爭吵嗎?」他對於教會裡沒有人夠成熟,足以和平地解決爭鬧感到非常震驚;在同一封信 裡他說:「我迫切地勸你們,你們要彼此和睦相處。」

  假如你要神賜福你,並想成為神的兒女,你就要成為「使人和睦的人」。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請注意耶穌沒有說:「愛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人人都愛和平。耶穌也沒有說「和平的人有福了」,他們從來不會被任何事情攪擾。耶穌乃是說:「那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這些人努力想辦法解決紛爭。使人和睦的人是少有的,因為使人和睦是艱巨的工作。

  既然你被造為要成為神家裡的一份子,神給你的第二個人生目的是學習如何去愛人及與人相交,因此,使人和睦便是我們要培養的重要技巧。不幸的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受過解決衝突的教導。

  使人和睦並不是逃避衝突。回避難題、假裝問題不存在,或害怕把事情講出來,其實都是懦夫。耶穌是和平之子,他從來不怕衝突。有些場合,他甚至為了每個人的好處而激怒人。

  有時候我們需要避免衝突,也有時候我們需要製造衝突,有時則需要解決衝突。因此我們必須禱告,祈求聖靈不斷地帶領。

  使人和睦也不是姑息。總是讓步,或做人家的踏腳墊,隨便任人踐踏,不是耶穌的心意。其實耶穌在很多事情上都拒絕妥協,堅持立場去對抗罪惡。



如何重建關係

  作為信徒,神已「召我們彼此和睦」,以下是根據聖經重建團契生活的七個步驟:



與人談話前,先與神談話

  把問題拿來與神討論。若你能在與朋友閒言閒語之前先與神商量,往往會發現用不著你的幫忙,神便已經改變了你的想法,或改變了另一個人的想法了。只要你能多為你的關係禱告,一切的關係便會變得順暢多了。

  正如大衛在詩篇所做的,以禱告來做垂直的交通討論。告訴神你的挫折、哭求他。他絕不會為你的忿怒、傷痕、不安或其他情緒,而感到驚訝或生氣。所以你盡可以告訴他你真實的感受。

  大部分的衝突都是根值於沒有被滿足的需要。這些需要,有些只有神能夠滿足你。當你期待你的朋友、配偶、上司、和家人去滿足那只有神才能滿足的需要時,你必定會失望、怨毒。除了神,沒有人可以滿足你所有需要。

  使徒雅各提醒我們,我們的許多衝突都是因為沒有禱告:「你們中間的爭戰鬥毆是從哪裡來的呢?......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與其仰望神,我們常常仰望人、來使我們快樂;當他們做不到時,我們就生氣。神說:「為什麼你不先來到我跟前?」



採取主動

  無論你得罪別人或被人得罪,神期待你採取主動,不要等待對方行動,先去找對方。重建破裂的關係是如此重要,以至於耶穌命令我們在參與群體敬拜之前,先把關係重建起來。他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當團契關係很緊張或破裂時,立刻安排和談。不要找藉口逃避或托詞改天再處理。儘快安排一個面對面的聚會。拖延時間只會加深怨恨,令事情惡化。時間不能解決衝突,反而會加劇傷痛。

  快速的行動可以減少靈性上的傷害。聖經說罪,包括未解決的紛爭,除了使你自己很悲慘以外,還會阻隔你和神的團契相交,使禱告不蒙應允。約伯的朋友提醒他,「讓怨恨使你鬱悶至死的是愚昧人,最沒有意義的事」 ;以及「忿怒只是在傷害你自己」。

  和談成功與否往往在於時間和地點。疲倦、有干擾或匆匆忙忙的時候都不適合,最好就是在你倆狀況最佳的時候見面。



同情對方的感受

  多聽少說。嘗試解決事情前,先聆聽對方的感受。保羅建議:「留意別人的事,不單是自己的事。」「留意」的希臘原文是skopos,即後來英文的telescope(望遠鏡)microscope(顯微鏡),意即細心觀察,專注于對方的感受,而不是事實;先同情再謀求解決之道。

  不要先企圖說服對方否定他們的感覺,先聆聽,讓對方毫無防衛地將感受釋放出來。即使你不同意他的說法,也要點頭表示瞭解。感覺並不總是事實或合邏輯的,事實上,怨恨使我們行為舉止愚昧。大衛承認:「當我的思想怨毒、我的感覺被傷害,我便如野獸一樣愚昧。」受傷時,我們的行動便都像野獸一般。

  聖經卻相對的說:「一個人的智慧使它能忍耐,看輕侮辱的乃是他的榮耀。」忍耐來自智慧,智慧來自聆聽別人的觀點。聆聽意味著:「我尊重你的意見,我在乎我們之間的關係,你對我很重要。」一句老調說得好:在別人知道我們在乎他們之前,他們不在乎我們知道多少。

  要重建關係,「我們必須背負體貼別人疑慮與懼怕的重擔 ......讓我們討別人的喜歡,而不是為自己的喜歡,並為對方的好處來行動。」耐心容忍其他人無理的怒氣是一種犧牲。但請記得這正是耶穌為你所做的。他為了拯救你而忍受無理惡意的怒氣。「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像經上所記的:「辱駡你的人的辱駡,都落在我的身上。」



承認自己在衝突中也有份

  如果你認真想重建關係,就要先承認你自己的錯或罪。耶穌說:這樣做才能把事情看得比較清楚: 「先除掉自己眼中的大樑,讓視野清晰後,才替弟兄清除眼中的木屑吧!

  每個人都有盲點。與衝突的另一方見面之前,可請第三者協助檢討你的行為;也求神指出你的錯。要反問自己:「我是否就是問題的所在?我是否不合情理、不敏感還是太敏感?」

  聖經說:「如果我們說自己沒有罪,便是欺騙自己。」

  認罪是和好的有力途徑。我們處理衝突的方式往往製造了比原本的問題更大的傷害。當你從謙卑承認自己的錯來開始時,便消減對方的怒氣並化解對方的攻擊,因為他們可能以為你會為自己辯護。不要找藉口或找代罪羔羊,只要誠實地承認衝突中你所犯的錯,承擔責任,並請對方原諒。



對事不對人

  如果只顧處理過失,你就沒法解決問題本身。你必須二者取其一。聖經說:「溫和的回答平息怒氣;粗暴的言語激起忿怒。」使用怒駡的言語無法使對方明白你的要點,為此你要有智慧地慎選你的言語。溫柔的回答永遠勝於譏諷的言語。

  解決衝突時,你怎麼說與你說什麼同樣重要。如果你以攻擊性的方式來說,對方便以防衛式的方式來聽。神告訴我們:「明智人以通達見稱;說話越溫稚,說服力越強。」嘮叨沒用,傷害性的言語永遠缺乏說服力。

  冷戰期間,大家都同意有些武器太具毀滅性,不應該使用。今日國際間禁用生化武器,各國也逐漸銷毀核子武器。為了團契關係,你必須銷毀那些關係上的核子武器,包括控訴、輕視、比較、貼標籤、侮辱、和嘲諷。保羅總結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儘量合作

  保羅說:「要盡你的全力跟大家和睦相處。」和平需付出代價。有時要賠上我們的驕傲,往往要付上我們的自我中心。為了團契生活,儘量與人協調,適應別人,以別人的需要為前提。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當你能向別人示範如何與人合作,而不是彼此爭競格鬥,你是被稱為有福的。藉此你發現真正的自我,並找到你在神家的位置。」



重視和好而非解決問題

  要所有人一致同意每一件事是不合理的。和好乃是專注在關係上;解決問題則專注在問題本身。當我們專注於和好,問題本身就失去它的重要性,往往變得無關痛癢了。

  即使不能解決彼此的差異,我們還是可以重建關係。基督徒之間往往有正當、坦誠的不同論點與意見;雖然我們可以彼此不同卻不可以彼此不容。一顆鑽石從不同的角度看成不同的形貌。神期望合一,不是劃一。我們可以彼此相交,而不需斤斤計較去解決每一件事情。

  這並不表示你放棄尋求問題的解答,你可能需要繼續討論,甚至辯論,但卻是在一種和諧的氣氛當中進行。和好的意思是把榔頭埋起來,而不是把問題埋起來。

  讀完這章,你應該與誰聯絡?你需要與誰重修關係?不要遲延,現在就停下來告訴神與這人有關的事,然後拿起電話開始這些步驟。這七個步驟看似簡單,行出來卻一點也不容易。重建關係需要很多的努力。因此彼得勸勉我們說:「竭力與其他人尋求和平。」當你致力和好的工作時,正是做神要做的工,因此神稱使人和睦的人為他的兒女。



  第20天 我的人生目的省思

  思想要點:關係永遠值得我們去重建。
  背記經文:「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羅馬書十二章18)

  思考問題:目前我需要與誰重建關係?

參:標竿人生

以馬內利懇求降臨



(後記:調解通識 (第1集):調解員話你知衝突是正常的) 

2014年9月17日星期三

自我省察

自我省察是禱告最有幫助的類型。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 這一節隱含著如果我們忽視或隱藏我們的罪,便不能期待被赦免。並且,很明顯地,如果一個人不去從自己身上尋找罪,便不能認罪。
也許你僅僅是大致上承認你是一個罪人,並求神赦免你犯的所有罪。這就如告訴一個雜貨商你不要什麼特別的東西,大概只要食物一樣的不合理。
究竟,應該如何認罪。有一件絕對必要的事是,你應因你的罪感到羞恥。確實記得個別的罪將會比記得概括的罪更會生發出憂傷。真正的認罪應當是有效的。例如,假設有一天在談話中,你誇大其詞為的是使你自己看起來更好些。你若回想起那個罪,在神面前自責,求神赦兔,並懇請衪施恩典來幫助你,使你在未來不犯那個罪。有什麼更好的幫助能使你勝過它呢。如果你第二天再犯那個罪;再次經過同樣的過程,情感上的痛苦與自責會使你甚至更渴望完美。即使有重複的罪,我亦會確實地見到自己謙卑並最終的改變。然而一個形式化和概括性的認罪在我們心上產生的效果是極少的,甚至根本沒有。
要使得禱告的自我省察更有益處,一個人應當以最仔細和定期地省察那些傳統上最有困難的部份。例如,一個知道他有發怒這方面問題的人應當將每個思想、話語、行動看為是發怒的跡象。
一個人亦應有省察他日常的例行公事。他工作與吃飯的方式是否榮耀神?這些省察將使一個人有更新的心志、渴望完美,以及有屬靈的智慧,這些是他以前未曾有過的。
要常常努力記住罪對神來說是何等的可憎。罪對靈魂的損傷大於任何污穢或疾病對身體的損傷。
我們從創世記第一章中得知神創造萬物極其容易。從流血獻祭、重價贖罪,以及人類的死亡中,我們看到憐憫的神要赦免罪是何等困難啊!神以話語創造世界,卻費極大的力去救贖它。由於罪,神的兒子被迫變成人,經歷了痛苦的生活,且被釘在十字架上。猶太人流血獻祭的律法說明了神對罪的不喜悅。這世界仍在罪的咒咀、飢荒、瘟疫以及動亂中。
想一想因罪而起的神與人共受的犧牲與受苦,這會教你應該用何等的哀傷去洗淨它。想一想你應該如何澈底的悔改,再想一想你希望從世界上最大的罪人身上期待什麼樣的悔改標準。所有時代最偉大的聖人確寅以自己為最大的罪人,你如果能不斷地自我省察,亦將會使你到達這個方位。會確定自己在很多你無法確定其他人是否有罪的地方是有罪的。
正確地去覺察你的罪,勿將你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作比較。你外顯的罪確實不比他們多。然而要去認識你自己的罪,思考對你有益的東西。你受過教育,亦有機會讀好書,你也已經認識那些有好榜樣生活的人。神可以知道那些不求自己利益的人,你卻不能;你必定知道適用你勝於適用他人的更多益處。

當你見到某個人破壞了神的律法,你就設想如果你自己也在他那樣的景況中,很可能你那時破壞神的律法比他還多!

選自勞威廉:《呼召過聖潔生活》 


守時

當認定不守時間是一種損人害己可恥可惡的惡習慣。
聚會,赴宴,或與人約會晤談,辦事,都當照所豫定的時候前往,寧早勿遲。
與人約會不可遲到,但也不可太早前往,免得累人招待,人光陰。
與人約會如果發生特別事故不能按時前往,應當豫先通知對方。若是臨時發生事故不及通知,以致遲到,應當承認這是自己的過失,同對方鄭重道歉。
與人約會自己遲到,別人未曾等候,非但一點不可罪賣別人,而且應當承認這完全是自己的過失。
當購置一個準確的時錶,每日隨身携帶使用。經濟寬裕的人自然不必說,就是經濟困難的人,無論如何撙節,也當購置一隻時錶。這是要作一個守時的人必不可少的事。
赴重要的約會總當略早一二十分鐘前往,防備途中臨時發生事故以致稍有耽延。如果遇見追種情形,因為你早有豫防,雖略耽延還不致失時,否則不免失時懊事了。
當自己勉力嚴守時間,也耍竭力幫助別人這樣作。
別人與你定甚麼約會,如果你不敢確定到時準能赴約,最好不要允諾,不然就難免失信。

為要避免使別人受損,應當錶守時間。為要避免耽懊事情,應當嚴守時間。為要保守自己的信用,應當嚴守時間。

選自  王明道:《信徒處世常識》

回應:這品格(節制)與紀律教導的小品文,語氣很沉重,如文首便談到:「守時間是一種損人害己可恥可惡的惡習慣。」不守時延伸ー些教導、 操練的問題,亦可借題發揮至當今「不守信約」、「失誠信」的嚴重問題 。



2013年5月8日星期三

衛斯理約翰的信仰傳統探討8may2013

彼後1:5-8
 正因這緣故(REF:V3-4),你們要分外地殷勤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
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
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
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
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晚,因想找一本書:耶利米泰勒所著的《神聖生死的規則與操練》(Rule and Exercises of Holy Living and Dying)(後記: 感謝神!6may2014在書堆中看到魏樂德(Dallas Willard的《靈性操練其諦》內附泰勒此作品)卻用了一晚看了「 衛理神學研究院」的一篇《從衛斯理約翰的信仰傳統探討緬甸教會的成長》論文,看為珍貴。

此論文不獨給緬甸教会参考。

節錄一句『衛斯理認為基督徒的呼召就是要成長,他的相等公式是;「恩典加上回應等於成長。」但我們如何成長呢? 衛斯理相信,上帝已經給了我們某些經驗和途徑讓我們在恩典中成長。衛斯理在他的事工上很強調的一點就是培育信徒的信心。』

2013年3月3日星期日

倪柝聲早期事略節錄

【經歷神的醫治】一九二四年,我患上了嚴重的肺病,需要長期休養。我曾去見


過一位有名的德國醫生,他用X 光照我的肺。以後我請他再照一次,他說,不需

要。他把另外一個人的X 光照片給我看,說:「這個人的情形比你的好,然而這

張片子照了之後兩個星期,這人死了。你以後不必再來見我,我也不想白賺你的

錢。」這樣我就失望的回去。每天下午有潮熱,夜間盜汗,不能睡。但我仍勉強寫

作、讀經,並出去帶領聚會,赴會的途中,我常常要抱住電燈柱子來休息喘氣。我

決意在我生命竭盡之前,將我在神面前所學習、所經歷的,寫成一本書。那時,我

的病嚴重,連躺下都不能。寫的時候,要坐在一張高背椅子上,胸部頂住桌子,前

後壓住,這樣可以減輕胸部的疼痛。靠著主,在四個月內,我寫完了三卷「屬靈

人」。(編者按:此一屬靈巨著完成時,他年方二十六歲。)當我寫的期間,有許多

血汗和眼淚。每次寫作後,我就對自己說,這是我為教會所作的最後一個見證。─

《倪柝聲弟兄三次公開的見證》

我的病情到一個地步,甚至有一位弟兄打電報給各地教會說,我沒有希望,

不必再為我禱告了。但仍有七八個弟兄姊妹,在鄰近的李淵如姊妹家裏,為我禁食

禱告了兩三天。那時,我躺臥在床,向神認罪,求神賜給我信心,神就給了我三句

話:「因信而活」(羅一17);「憑信而立」(林後一24);「憑信而行」(林後五

7)。我對神的話充滿了信心和喜樂。我信神已經醫治了我,我不會死,我「因信而

活」了!我就不顧一切,要從病床起身站立。於是穿衣準備下床,以致出了很多冷

汗,好像被雨淋透。但我宣告說:「憑信而立!」我就立起來,但又出冷汗,幾乎

倒下。接著,神的話又臨到我:要「憑信而行!」於是我憑信下樓,扶著欄杆,一

步一步的走下二十五級樓梯。每走一步,我都說:「主阿,是你使我能走。」在信

心中,真如同和主手拉著手一樣,使我覺得力上加力。開了後門,走向李姊妹的

家。我走進了她家,弟兄姊妹都注視著我,不出聲,也不動。我坐在他們中間,大

家都非常肅靜的坐了一小時,氣氛好像神在我們中間一樣。後來我述說我蒙醫治的

經過,我們靈裏歡喜快樂,一同讚美神奇妙的工作。那週主日,我在臺上講了三個

小時。―《倪柝聲弟兄三次公開的見證》   http://www.tochrist.org/doc/books/auto/ntszqsl-t.pdf

『讓我愛』伴我成長1 (經典基督教詩歌,團契遊樂園推介)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內心的真理啟示是無聲的(效法基督卷三第二章 )

內心的真理啟示是無聲的


一 主啊!請說,你的僕人敬聽。

我是你的僕人,求你賜我理性,我就可以明白你的法度。

求你使我的心傾向於你口中的話,願你的話語如甘霖滴下。

以色列的百姓們曾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上帝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

主啊,不是如此,我所求你的不是如此,我願如先知撒母耳一樣,謙卑而誠實地說:“主啊,請說,你的僕人敬聽。”

不要讓摩西向我說話,也不要任何其他的先知。主上帝啊,只要你親自向我說話,因為你是一切先知的靈感的亮光的來源,你獨自就足以完全地指教我,無需乎他們的幫助。但是他們若沒有了你就毫無益處。

二 他們固然可以說話,但是他們不能賜給聖靈。

他們實在說得非常動聽,但是你若保持緘默,他們就不能感動人的心。

他們教人字句,但是你能揭開其中的意思,他們帶來奧秘的事,只是你能開啟隱藏之事的意義。

他們宣傳你的誡命,但是你卻能幫助我們遵守。

他們指示了道路,但是你卻給力量使我們能行在其中。

他們所作的只是表面的,只有你才能教導啟迪人的心。他們澆灌,但是你使他長成。

他們出聲講說,但是只有你才能給聽的人有領悟的心。

三 所以,不要讓摩西向我們說話。主上帝啊,我只要你自己,因為你是永恆的真理,否則,我若只受表面上的警告,卻無火熱的心,恐怕我至死還是毫無益處。

或則這些話可能成為我定罪的理由——因為我聽見了卻未實行,明白了卻未愛慕,相信了卻未遵守。

所以,主啊,請說,你的僕人敬聽,因為你有永生之道。

求你向我說話,安慰我的靈魂,改變我的生命,願頌贊、榮耀和尊貴永遠歸於你。

Hi Ne Ni

羅騰樹下 (節錄) :(王上19:5-18)

帖撒羅尼迦前書 :5:11-24

恩典之路

林後12:9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2012年4月29日星期日

MY BOSS - 耶穌
















啓22.10-16
22:11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
22:12 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
22:13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
耶穌是我的老板, 我必不至缺乏。
http://www.chinesetheology.com/Kiven%20Folder/PS23.htm
時間不再是我老板,我亦不再怕死線,因三一上帝超越了時間,衪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
為什么耶穌是我的老板?因老板問我喝不喝酒,我說答應過『我老板』不喝酒,老板以為『我老板』是FC,他不知道我說的老板是耶穌。

2012年4月7日星期六

安靜 7 APR 2012

“你們要安靜,要知道我是神。”(詩46.10直譯)
若要真認識神,內心的鎮靜是絕對必須的。我記得我當初怎樣學習這功課。那時正有一件大禍臨頭,我焦急得全身顫動,所有的血管都緊張,事情又需要立即對付;可是四周的環境又不容我移動絲毫,可以幫助我的人,又不願動作。
  因著內心的紛亂,我的身體好象要四分五裂了;但是忽然一個微小的聲音在靈的深處向我說:“你要安靜,要知道我是神。”我接受了這真帶有能力的勸告,於是我鎮靜我的身體,約束我那攪亂的靈,使之安靜,把我的急難交給神,仰望等候他;我覺得真有一股力量從鎮靜中出來應付難處。結果:事情平安過去,我自己在他裏面得了安息。這是我最寶貝的經歷,因為從此我更認識了神。——司密斯(H.W.Smith)
  這種不動並不是懶惰,乃是從信靠產生的一種活的鎮靜。如果緊張而不露聲色,故作鎮靜,仍非信心的結果,不過是抑制住了焦慮而已,並非真正的鎮靜。(荒漠甘泉 7 APR)


回應:為什么要安靜?看上帝的作為。
在一本書,掉下了兩頁破損的,書與頁不能連上。內容也是關於"安靜"
有詩篇的一句:『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
『隱密處』與神相會之處,是最私人內心深處的空間。
安靜,未必是指外在身處的環境,而是內在的世界。
『蔭下』是極之穩妥安全的感覺。
曰常的事务活動忙亂嗎?找出心靈的空間去朝見至高者:道路真理生命。
無論在那裏,也有這份意識藏在心裏願主帶領。


安靜 (約書亞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ZTbyL1XvfI&feature=related

後記:7 APR 佈道會中適逢曾路得有唱一首"安靜"

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別了長矛

午堂講道『效主謙和』其中引用"ONE"經文腓立比書2.6-8 (而2 APR 2012 公幹途中MP3播放31JAN2010一講道『門徒生命四向度(二)』亦談到此段。亦談到撒該一段引發一些回想。)
保羅對所有基督徒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2:5-8);神為我們作了榜樣,撇下一切,我們也當跟隨祂的腳踪行。也許我們會覺得當基督徒太難了.....
而途中另看『壞鬼神學』漫畫版--創造論中的人生地圖。重新把信徒的形像定位。

1. 人本有上帝的形像是尊貴的。
2. 人作為管家管理世界的角式
在天父的世界裏,吊詭地「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八:32)
那麼作為『人』身份又被升高了。然而此書有很多獨特而又值得反思的見解。

『效主謙和』亦介紹一書:奧卡人的新生 《THE END OF SPEAR》:
根據人類文明開拓史上真實血淚故事改編,五十年前,有一批虔誠的傳教士進入蠻荒叢林地區,希望將上帝的福音傳遞到這裏,然而迎接他們的只有清晰的敵意和銳利的長矛。 1956年,五名立志將上帝之名傳播到蠻夷之地的傳教士,奈特(查德艾倫飾)、吉姆、皮特、艾迪和羅傑拋棄了在美國的舒適安逸生活,乘飛機進入厄瓜多爾的原始叢林,希望能夠向當地尚未開化的印第安部落瓦歐達尼族(Waodani)族土著宣講福音,然而不幸的是,他們幾乎剛剛踏上這個部落的領地,就被手持長矛的印第安人殺害。明卡亞尼是瓦歐達尼部落的勇敢戰士,他目睹了幾位傳教士被殺害的整個過程,也看到他們雖然手持槍械卻始終未扣扳機,直到被害前也堅決不放棄自己的信仰,戰鬥結束之後,明卡亞尼找到傳教士的遺物,並期待著能夠再見到這些外面世界來的人,以便有機會解開自己心頭的這些疑惑。
  兩年後,其中兩位傳教士的妻子和妹妹來到厄瓜多爾的熱帶雨林,心懷她們所愛之人的遺志,前仆後繼向部落居民繼續宣傳福音,在這裏她們再次遇到已經成為部落頭目的明卡亞尼……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五十年前,的確有一批虔誠的傳教士進入蠻荒叢林地區,希望將上帝的福音傳遞到這裏,然而迎接他們的只有清晰的敵意和銳利的長矛,如今五十年過去,這個部落已被現代文明完全改變......死者之一的妹妹和另一位死者的妻子不計前嫌,搬去當地和殺死自己親人的土著人生活在一起,不斷感化和教育他們,並最終將其引上文明的道路。

下面是一位宣教士的記載:
 "我在那兒講道的題目是取自馬可福音4、14、16等三章。我講"撒種的比喻"時,聖拉先生和一位奧卡少女(她是第一個得救的奧卡人)當翻譯,十分精彩。那些土人都立刻瞭解道理的精義,除了兩個得肝病的人外,所有的土人都參加了聚會。我們研究真理的最後一天,我用了馬可福音16章來教訓他們。'既然我們相信且接受了主耶穌為我們的救主,我們就當領先來見證他的名。'"
  有兩位長老,基默和劉威,就是殺害那五個宣教士的兇手,決定誰可以受洗。結果共有十一名,六男五女接受了洗禮。大保是個身體碩大,滿身橫肉的男子。他的年紀最大,也是第一個在河中站起來為我們作見證的人。他滿懷喜悅的心情,敍述他認識耶穌的經過,以及今後要全心全意,為主而活的願望。當他從河中走上岸時,他解釋說,他在受洗之人當中年紀最大,是第一位受浸,也深信將來是第一名進天國的人,並且奉勸諸君來日在天堂與他相會。劉威和基默後來在一九七一年,曾出席葛理翰在柏林舉行的世界宣道會議,為主作見證。這兩位穿西裝打領帶的彬彬君子,誰能想得到,他們過去是赤身裸體的呢!

http://www.livingwater4u.com/reader/b_aokarendexinsheng/index.html

奧卡族(視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984VLU1Ho

配樂(使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r-eniaU6WA&feature=related

2012年1月28日星期六

心弦

ref:荒漠甘泉28 JAN




“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
(林後十一:2)

 一個善奏古琴的琴師,何等寵愛他的古琴呢!他把它懷抱在胸中,撫它,親它,偎它!他和它相依為命。可是,你看他怎樣調整弦音。他把它緊緊握住,用力地在弦上撥一下;弦立刻震顫,好似驚痛之下的戰慄;他側耳細聽,覺得弦音粗浮,還未準確。於是他把弦絞緊;彈撥再三,直等到它能發出柔和準確的聲音來。他臉上纔露出笑容,點頭滿意。

 親愛的,其實神也是如此對待你。祂愛你遠勝琴師愛琴,祂發現你的聲音不和諧。祂把你緊緊抓住,用力撥你的心弦;祂側耳細聽,豈知你所發的聲音仍是咒詛和怨言;祂只得絞緊你的心弦,再撥,再彈,直等你的聲音是讚美,感謝,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二十二:42)━神所最喜聽的音樂。這是像天使歌唱一樣,祂所最愛聽的音樂。




回應


一點點壓力帶來美妙的樂韻,但不要把心弦拉得太緊。



+架7言歌:


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與耶穌親密

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麼?(約十四9)
這些並不是責備的話,也不是詫異之言,耶穌是領導腓力向前。在我們的密友之中,最末一個是耶穌。五旬節之前,門徒所認識的耶穌,是給他們權柄勝過鬼魔,而且帶來復興的那一位(路十18-20)。這固然是一種密切的關係,但更密切的關係還在未來——[我稱你們為朋友]。友誼是珍貴的,它是人思想與心靈的契合。其實我們整個人生的操練,就是要與耶穌基督進入一個最親密的關係裏去。我們得過他的祝福,明瞭他的話,可是,我們認識他嗎?
耶穌說:[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這是為了增進那關係,引導門徒向前。當一個門徒肯下功夫追求主更親密,他的心就喜樂了。聖經裏說的結果子,總是指由於與耶穌基督合一的必然表現(約十五1-4)。
我們一旦與耶穌建立深交,就永不再孤單,也永不再要人同情。我們可以不住的向主傾訴,而不至於自憐自怨。與耶穌親密的聖徒,從不給人留下他自己的形象。他只將主耶穌的形象毫無阻隔地彰顯出來,因為他天性裏所有的罅隙,已被主填滿了。這種生命給人唯一的印象,就是主賜給與他親密的人那種強烈的平靜與穩妥。

祈禱◆噢,主啊,將你自己那親切。和善的形象賜給我,讓我今天可以討你的喜悅,使我的生命變得完美,成為周圍的人真正的祝福。

2012年1月2日星期一

生命因你動聽

「生命因你動聽」(Mr.Holland's Opus)一齣感人真實故事被搬上銀幕的電影。
男主角賀倫先生(Mr.Holland)是一位音樂作曲家,他希望投身學校教育工作後,可以有更多餘暇去編曲。
當他認真去不厭其煩地教育學生的時候,他發覺再沒有充足時間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去編寫更多的樂譜。
結果是給數位同學編寫了更充實的生命樂章。一位同學決意投身百老匯歌劇,一位本來在學業上一事無成的同學亦能繼續學業,最後加入了西點軍校,另一位同學更因他鍥而不捨的教學精神的感召而成為日後的州長。

自然地賀倫先生更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欣賞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但事與願違,他的兒子天生失聰。除了不能欣賞他的音樂創作外,他們彼此的思想領域亦築起了一道鴻溝。賀倫夫婦發現他們的兒于雖然失聰,但對音樂的動感卻有所反應。一天,他們發見兒子坐在揚聲器的木箱上,手舞足蹈。

在賀倫老師的退休音樂會上,全體舊同學參加了交響樂團的表演行列。特別的地方,是台上增加了不同顏色的燈光,配合著樂的節拍而閃動,這當然是為了他失聰的兒于所精心設計。「生命因你動聽」的故事告訴大家,世事的發生可能強差人意,但只要是有心人,事情一定有所成就....

來源--志向前行, 梁達材神父著p.1天父大愛

詩篇二十三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1s95NhvVE&NR=1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非勢力

http://www.blackaby.org/devarchive.asp

Friday, December 09, 2011 Not by Might
"This is the word of the LORD to Zerubbabel: 'Not by might nor by power, but by My Spirit,' Says the LORD of hosts." (Zechariah 4:6)

God’s word came to His people at a critical time. They were a despondent, disillusioned people who faced a daunting task. They had been exiled in Babylon for seventy years. During this time they had witnessed the strength of the most dominant military power in their world. They had watched the Babylonian army marching off to conquer other nations. They had seen the wealth and splendor of the Babylonian king. When Babylon was in turn conquered by the Persians, the Israelites saw an even greater superpower emerging on the world stage. They lost heart when they compared their own weakness and captivity with the enormous strength and wealth of the superpowers of their day.

As the Israelites returned to Jerusalem after seventy years in captivity, they found their city in ruins. Their magnificent temple had been destroyed. The city walls had been torn down. They had no resources to rebuild their splendid city. As these former refugees looked at the mammoth task before them, they realized their poverty and weakness, and they became greatly dismayed. Then came God’s word! He promised that they would, indeed, rebuild their city. But, He told them, the rebuilding would not be accomplished by their own power and resources but by His Spirit. As long as they had God’s Spirit, they had everything they needed.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obeying God will lead you to impossible situations. If you look at your own skills,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you will become discouraged. However, when you became a Christian, God placed His Spirit within you. You now have the resources of heaven at your disposal. The success of your endeavors will not depend on the way you use your own resources but on how you obey the Spirit of God.

2011/12/9 每日經歷神

靈修單元:每日經歷神
標  題:不靠勢力
經  節: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在關鍵時刻中,神的話語臨到祂的百姓。他們當時是一群沮喪、被人恐嚇、夢想幻滅的人。他們流浪在巴比倫有七十年之久,在這段時間,他們親眼看見當代最具優勢的軍事武力,也看到巴比倫軍隊征服其他國家,見識到巴比倫王的富強與顯赫。後來,巴比倫被波斯征服,以色列人看到世界舞台上,出現了超級富強與軍事武力強盛的國家。當他們將自己軟弱及俘虜的身分,與當代超級富強的能力比較,他們灰心沮喪。當以色列人在七十年被俘之後回到耶路撒冷,他們發現整個城市已被蹂躪毀壞。他們莊嚴華麗的教堂也被摧毀,城牆都已倒塌,他們沒有建材來重建壯麗的城市。當這些過去曾是難民的居民,看到眼前這個巨大的工程,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貧窮及軟弱,他們變得十分沮喪。接著,神的話就臨到了!祂應許他們真的能夠重建這個城市。但是祂告訴他們,這不是靠他們的能力及資源來完成,而是靠聖靈成事。只要他們有神的靈同在,他們就擁有所需要的一切。有時候,順服神會領你到一種看來完全不可能的處境。如果只注意自己的才能、知識和資源,你會灰心沮喪。然而,當你成為基督徒,神將祂的靈放置於你的心裏。你現在可以隨意使用天堂的資源。你竭心盡力的成果,不是取決於手上握有的資源,而在於你如何順服神的靈。

【靠我靈成事】詩集:青年聖歌 II,4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6YsixSkVA

是否有山阻擋你路?甚多疑惑恐懼?放心,請聽聖靈所言,這山必要挪去。
是否有河阻隔你路?這河又深又廣?踏上,河水必要滾開,你必安達彼岸。
是否有火試煉臨到,過於你能忍受?看哪,萬福真神兒子,他必與你同走。
單獨信靠全能的神,主言風也聽從;務要壯膽,不可灰心,主必為你開路。

副歌:非勢力,非才能,主說:「乃靠我的靈成事」。   
非勢力,非才能,主說:「靠我靈成事」。 
這大山必要挪移;這大山必要挪移。
這大山必要挪移,主說:「靠我靈成事」。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

地獄的呼聲

地獄使者向佛法大師說:『面對地獄、死亡,你有把握上天堂嗎?』

佛法大師說:『很抱歉,我未去過地獄,也沒有上過天堂,實在無把握知道那路怎樣去喎!面對苦難和死亡,我不執著。』

地獄使者再問身旁垂死的基督小徒:『你有把握嗎?』

基督徒答:『有把握。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

為什么基督徒有把握,而佛法大師無把握?


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

彼此洗腳 (約13) 4 OCT 2011




從來只有地位低微的人服侍地位高的人,那會有老師/主人為學生/僕人洗腳? 當耶穌拿手巾束腰,跪下來要洗門徒的腳時,祂做的是卑躬屈膝的事──僕人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祂做這事的態度。但耶穌卻紆尊降貴為世人洗腳。為門徒洗腳的耶穌,說明了神來到世上,不是要受人服侍,乃是要服侍人,這就是祂的工作和衪的使命,並進入人世的目的。耶穌為門徒洗腳是要樹立一個榜樣,叫人學習彼此服侍,看耶穌的榜樣,我們可以得看服侍的力量。那不再是一件難為情的行動,反而是叫人內心勸慰喜樂的事情。助人為快樂之本,同樣道理,能夠服侍人也是一件賞心樂事。

耶穌服侍祂的朋友,正如我們要服侍別人一樣。我們的行止是怎樣的?像耶穌那樣,高高興興還是不情不願地做分派給我們的工作?當想到這些問題,對工作的態度就改變了。我是否願意學習耶穌的榜樣,經常謙虛待人,樂於服侍?

能夠接納被服侍,也需要氣,亦會說夫子:『你萬萬不可洗我的腳,我的腳是污穢的。』若早知要被洗腳,可能先自己洗乾淨,或改著一對新襪子。但不接納被洗腳時,主竟說:『我若不洗你腳,你就與我無份了。』我們能否享用主,全在乎讓不讓主來潔淨我們生活上的污點;因為那些污點若得不到潔淨,就會阻塞我們與主之間的管道,叫主的豐富不能輸送到我們身上來。


ref: 3 oct 2011 靈修日程 「你的行止能啟發別人。」http://www.methodist.org.hk/publications/daily/971/

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

召命如此美好 CORNERSTONES OF CALLING

作者:紀士芬(STEPHEN GRAVES)、安道文(THOMAS ADDINGTON)、胡世安(SEAN WOMACK) 郭智嘉譯
1. 召命是永恆的錨,使人的工作與神的議程連接,
2. 召命可以在人生初段尋獲,
3. 召命與金錢無關,
4.召命與工作關係密切,
5.召命以各種不同形式呈現,
6.召命感染你周遭的人,
7.召命帶來札根於喜樂的感謝,
8. 召命需要勤奮刻苦,以及堅持信念,
9.召命令目標变得清晰,
10. 召命賦予堅毅的精神,
11. 召命或許跟職場趨勢背馳,
12.召命提供從天上來的動力,
13. 召命或會随著時間轉变,
14. 召命需要勇氣,
15. 召命著眼於管理權(主權)
16. 召命帶來滿足感。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神同在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回應《帶著蝸牛去散步》

聽譚沛泉一篇靈修講章,引用了張文亮的《帶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牠,我唬牠,我責備牠,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牠,我扯牠,我甚至想踢牠,

蝸牛受了傷,牠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

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

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

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回應:
蝸牛可以是人生一些不可耐煩,又要無可奈何地必須面對的東西,

有時候,當環境限制,各方面不利的處境也臨到時,

總會駡蝸牛行得慢,怎不快些。

不等蝸牛,越過牠。

當想著很多東西,負著很多的擔子,被這个蝸穀壓著,也变成了蝸牛。

那時或許也喘著氣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又或者,當某天决意放下一切变身做一隻蝸牛時,便可以輕鬆地與蝸牛一起散步了。

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馬蹄鐵

荒漠甘泉∕5 月 17 日
原作∕Mrs. Charles E. Cowman

「過了四十年,在……曠野,有一位天使……顯現……說……你來,我要差你往埃及去。」(聖經使徒行傳七章 30、34 節)
神常從我們工作中召我們出來,叫我們休息一時,趁此靜心學習功課,然後重新出發到祂所指定的工場中去工作。這段等候的時期,絕非耗廢。

從前有一位戰士,從他仇敵手中逃出來,半途發覺他的馬有換馬蹄鐵的必要。焦急催他從速逃生,勿稍耽延,但是智慧教他停在路上一家鐵匠門口,花數分鐘重換馬鐵;雖然他聽見追蹤者的腳步由遠而近,他仍耐性等著馬鐵裝好。當仇敵和他只有一百碼距離的時候,他一躍馬鞍,似風馳去,頃刻間脫離了危險。他的暫停並不失算,反加快他的速率。

神也常如此:在我們工作之前叫我們有片刻的暫停,好恢復我們的體力和靈力來走前面的路程。── 譯自地上的天上生活(Days of Heaven upon Earth)


回應:換櫃與翻新SOFA的金屬腳的同時,看此篇 "馬蹄鐵"什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