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星期四

是這份愛


徒8:30
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
8:31
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8:32
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3:7)
8:33
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原文是他的審判被奪去);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
8:34
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

主犧牲的愛是愛的最高階段,使我們認識到神就是愛,衪先愛。愛神的,也當愛弟兄。

2015年4月27日星期一

道德

因沒有人是無罪的。耶穌教導我們說,當我們自認自己是有道德時,我們就不是真有道德:當我們承認自己不道德時,我們卻是有道德的。我們心靈貧乏時,才是有福的。主沒有像法利賽人那樣斜眼藐視稅吏、罪人,反與他們坐席吃  飯耶穌說:「古人曾被禁戒:不可殺人;殺人的應受裁判。但是我告訴你們:向弟兄動怒的,也應受裁判。」耶穌不是說:你不可動怒!憤怒是在所難免的。「你們聽過古時候有這樣的教訓說:不可姦淫。但我告訴你們:看見婦女而生邪念的,已在心裡姦污她了。」耶穌不是說:你不可動邪念!情慾的想像在所難免。但 凡對婦人動邪念的都有罪,就 犯姦淫了。所以無人是無罪的。

當那些朝聖的人被彼拉多殺害以及那些耶路撒冷人被西羅亞塔壓死時,耶穌說:「你們以為這些人比其他人更有罪嗎?不悔改的,也要同樣死亡。」  

實踐:學 習接納一些被人藐視/不被人接納的人。不判斷別人的對錯,反而看事件如何達致美善。 

參《365天 在祈禱中 的相遇》27-28 APR 

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

以三代經課作為最基本的讀經計劃


  1. 三代經文又稱為三代經題,經題 (Lectionary) 的原意是有計劃的閱讀。
  2. 三代經文是按著三年的主日並配合著教會年曆從聖經中選取出來,不斷循環地使用。
  3. 所選取的經文主要是詩篇、舊約先知書、新約書信及四福音。
  4. 其設立的目如下:
A. 經文不會在短期內被重覆使用。
B. 經文不會被錯配選用 (如耶穌受苦日選讀了聖靈降臨的經文)。
C. 經文不會被講道者只憑個人喜好來選取作分享。
  • 基督教的三代經文傳統是繼承猶太教發展出來的.....。
  • 參:三代經課的義意

  • 三代經課可作 為個人輕省的最基本讀經計劃,崇拜前一星期 預習,串連當中的意義,再 聆聽講道記下重點,或 崇拜後一星期反覆閱覽三代經課,實踐 內容。

2015年4月23日星期四

個人生命的檢視 23 APR 2015


個人生命檢視評估表
請先禱告,求神幫助你檢視自己,然後填寫下面的評估表 1 極少 5 經常
() 屬靈方面 1 2 3 4 5 不適用
1. 經常過著以基督為中心和優先的生活
2. 保持每天有意義的靈修生活
3. 常有禱告的心,並保持穩定的個人禱告生活和操練
4. 渴慕真理,並有穩定的讀經生活
5. 能靠主過聖潔的生活,勝過試探
6. 憑信心生活,以神的話作行事為人的原則
7. 結出聖靈的果子
8. 其他:
()情緒方面 1 2 3 4 5 不適用
1. 按聖經真理,有正確的自我形象
2. 經常保持穩定的情緒,不容易發怒或沮喪
3. 在不稱心的情況不發怨言,並積極倚靠神面對
4. 面對暫時不清晰的景況能保持忍耐和等候的心
5. 生活有紀律,有健康的生活習慣
6. 其他:
()人際關係 1 2 3 4 5 不適用
1. 能夠主動結識朋友,與其他人接觸和建立關係
2. 願意開放自己,表達和分享意見、感受和需要
3. 能欣賞和接納不同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人,不論斷別人
4. 能用合宜態度與異性相處
5. 與家人有相處的時間,並且主動關心和傾聽
6. 能夠以他人的需要為優先
7. 能化解與人相處時產生的衝突
8. 其他:
()個人和團隊服事 1 2 3 4 5 不適用
1. 能訂立個人目標、計劃和時間表,並按照實踐
2. 願意順服權柄:牧者、同工、導師等
3. 能夠與別人分享你在事奉中的異象和興奮
4. 準時出席任何約會,且不輕易爽約
5. 願意承擔責任,並且忠心完成
6. 其他:
()傳福音和門徒造就 1 2 3 4 5 不適用
1. 主動與未信者建立關係,分享福音,且成為生活方式
2. 能清楚溝通福音內容、依靠聖靈「單單傳講基督」,不高舉個人的口才和知識
3. 對失喪靈魂有負擔,渴望世人認識主
4. 能分享自己的得救見證
5. 領人歸主
6. 有固定的傳福音生活
7. 願意鼓勵初信者接受造就和參與教會生活
8. 經常為所交託的「小羊」禱告

9. 其他:

來源:基督教銘恩堂短宣錦囊

請各位出隊前預備自己的心志。

2015年4月18日星期六

下半場如何學習

傳統教室
多聞多聽
採用多種媒體
書籍
錄音帶
研討會議(保留筆記)
旅行
電視媒介
小組學習

來源:《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