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因循抑或改革?

基督教圈子內普遍存在看因循守舊的風氣,若要改變,非要堅毅的意志,來個猛攻突擊不可,否則不能指望可以產生甚麼作用。時至今天,要改變便要有改革運動似的動力,因為不干涉主義已在我們心中扎了根;沒有像地震一般強大的力量,是不足以令我們把舊性連根拔起,走上正途的。
回顧過去二千年的歷史,我們便可從那些造福世界、影響深遠的宗教運動中得到做發。它們絕少是不動聲息的,差不多全都像旋風一般突然而來,震撼整個地球。不相信嗎?請想想以下的例子:施洗約翰的事奉、耶穌基督和衪所行的奇蹟、第一個五旬節發生的事、宗教改革、衛理公會信徒的復興、宗教大覺醒、威爾斯和韓國的宗教復興、夏里斯在非洲的奇妙事工等等,諸如此類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數。
這些運動像閃電一樣突如其來,令人措手不及、無法抵擋。例如衛理公會的復興運動就以森林大火之勢迅速蔓延。被揀選的少數人心中那股堅定不移的意志,燃起熾熱的火焰,也把其他人的心燃點,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展開了一場邁向新約標準、觸及心靈深處的運動。
歷史亦向我們證明另一事實:每當一場驚天動地的運動發起人燃盡他生命的火焰後,另一股勢力便會伺機而起 這就是因循守舊的傾向。雖然運動的外在形式維持不變,可惜內裏的熱情不再,整個運動停滯不前,支持者擁有羣眾,卻失去能力,所傳遞的信息再沒有啓發性。新一代的導師着手修改教義,以迎合當時基督徒的要求。於是,他們的成功最後卻成為最大的悲劇。可悲的是,運動的改革先鋒為教會深層的生命意義付上一生,而現代的改革者只是中看不中用的傳道人,遠遠在新約標準之下。他們嘩眾取寵,叫飢渴慕義的信徒搖頭嘆息,只有等待 .但等待甚麼呢?

來源:無盡的一章p.81-82 (陶恕)

回應:以上一篇充滿負面的文章,有末盡的說話,短短兩版的教訓,究竟陶恕你想說什么?『中看不中用的傳道人』真+分難聽,什么『他們的成功最後成為最大的悲劇』?悲劇何在?

抱一個持平的態度論之。"因循"字眼是負面的,但因循未必是不好。"改革"趨向正面又未必是好的。從文中所說,新一代改革"修改教義",其目的不是"教義"本身的問題,原來是為迎合基督徒的要求。他們為了迎合羣眾。以致陶恕前輩,找這些現代改革者,(大都是傳道人/牧者),說"中看不中用"了。

作者並未有引用題及改了什么教義的例子。而我會想到啓示錄,約翰受靈感動去信7教會,說責備的話。保羅亦有去信歌林多教會以愛心責備教會的分裂、紛亂。

然而,聖經有那些基礎、原則、總綱是要依循?

腓2:1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
腓2:2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腓2:3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腓2:4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札記補充:星期五看了一些靈修圖,一瞥間看了"渴慕神"封面,清早醒來想起"無盡的一章",晚餐行去杏花村晚餐,便帶了這兩本陶恕的書出外,吃罷晚餐,便重温看"渴慕神"之"貧窮的福氣"、"分別為聖的生活",未有什么想補充的,另一本借了FC看,她按興趣選了"因循抑或改革?"看內文像未有完結般。便與FC討論今日教會的改革。回家對此文仍不想把此文說盡。拿起書來,合上,主啊.....。又揭中此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