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祈禱手冊

『我們應當如此行』百萬小時禱告網
http://www.do-this-prayer.org

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衛斯理教你怎樣蒙恩 (2) 信徒品格

衛斯理終身尋求專心事奉上帝,傳揚真理,視全世界為牧區,帶動了大覺醒的運動。


他的重要短論的一篇:一個循道派信徒的品格(The Character of a Methodist)


一个循道派的信徒是有着『所賜給他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他心裏的人』;他「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他的上帝』(太23:37-40)上帝就是他的喜樂,是他靈魂所愛慕的。他的靈魂不斷地呼叫說,『除你之外,在天上我還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的上帝,我的一切,你是我心裏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他在上帝裏面喜樂....凡事謝恩....不住禱告....有『純潔的心』....『專一的眼』...常存無虧的良心...竭力...(衛斯理約翰日記p.578-582)


以此為立足點,叫信徒渴慕靈修,建立愛上帝愛人的品格。



「開始吧!每天撥出若干時間做個人靈修.,….無論你 喜歡與否,都要每天讀經祈禱。這是為了生命的緣故,別無他法,否則你會渾噩終身。」會祖約翰衛斯理對傳道人如此說。

"衛斯理教你怎樣蒙恩"以7章介紹 靈修生活:
讀聖經、祈禱、守聖餐....為蒙恩得恩典的途徑,因上帝的恩典,是要經歷的。
靈修生活:
1. 務實帶目的,讓生命生活不一樣,渴望成長更新。
2. 有規律的:不要因情緒、環境影响,是每天進行的。
他終生有寫札記的習慣。他的靈修生活是有寬度,並以各種模式進行,多姿多彩的。
但祈禱、讀經是其立足點,這生活有羣体性與有單獨的。
他說『我的立足點是聖經,是惟一的依歸。』是以真理為依歸的。

祈禱是『屬靈生命的呼吸』,若無祈禱靈修生活,像快要死似的。進入祈禱是親近上帝的重大事兒。他的私禱,是一天生活的開始,每天一開始便以基督的心為心;他早睡早起,數+年如一的。他選擇每週循環模式,亦有即興的禱告,亦有每隔一小時便有祈禱。一般都是簡短的讃美句子,他藉禱告把生活的日常遭遇交託上帝,他一生工作、寫作、傳道、旅行日程緊密,他的這祈禱習慣是內在的。他亦有以晚禱來檢討一天的生活,一天的結束的私禱,是放下重擔。
除了私禱,亦有集体的祈禱,公禱的禱文、祈禱手冊,有開臀及默禱。
他有閱讀、研究和使用他人的祈禱。
(衛斯理聖約禱文wesley-convenant-prayer):
http://howoonfai-praise.blogspot.com/2011/04/wesley-convenant-prayer.html
他不放過任何禱告的形式和機會。

等人等車,电話來电時,也是禱告的機會。吃完早餐、停下車時,可靜默兩三分鐘禱告。
信徒縱使改变不了世界,但也改变了自己,他們不強調負面,從前可能只看見『所以你們彼此認罪』(雅5.16)
改变後便能看見下半部『互相代求,使你們得醫治』,是全面的。

聖經的能力:
只要我們打開聖經,便以與上帝相遇,與真理相遇。
以敬虔的心閱讀,有系統地讀,全面的讀。每日早晚都讀,目的只有上帝自已,了解上帝的旨意,查考不同經文的關係,以經文對照經文,領受聖靈引導,把學到的東西付諸行動。
也以集体方式來讀和使用聖經。

我們效法衛斯理像效法基督一樣,態度只有一个:竭力追求。

2011年11月17日星期四

倚靠 (詩37)

詩37:3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
詩37:4 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詩37:5 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我當倚靠耶和華 以祂信實為糧
我當倚靠耶和華 以祂為樂我當默然倚靠祂
耐心等候 我當倚靠耶和華 我的主
祂就將我心裡所求 照祂旨意賜給我
將我的事 交托耶和華 倚靠祂 祂必成全
我當倚靠耶和華 以祂信實為糧 我當倚靠耶和華
以祂為樂我當默然倚靠祂 耐心等候
我當倚靠耶和華 我的主
祂就將我心裡所求 照祂旨意賜給我
將我的事 交托耶和華 倚靠祂
祂必成全祂就將我心裡所求
照祂旨意賜給我 將我的事
交托耶和華 倚靠祂 祂必成全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

驕傲與謙卑

箴16:18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箴16:19 心裡謙卑與窮乏人來往,強如將擄物與驕傲人同分。


驕傲引發了敗壞而不自知,按自我的判斷偏行己路。驕傲的頂峯便是狂心澎漲,好像發狂,無人能擋能阻撓。
對付驕傲便是認識上帝,謙卑。
謙卑的願意俯就窮乏人,亦與不足的人分享。

從歷史人物裏會想到尼布甲尼撒王,一向自高自大,直至有一天敗壞跌倒,當恢復理智舉目仰望上天時,便稱頌上主。

賽2:11-17
到那日,眼目高傲的必降為卑;性情狂傲的都必屈膝;惟獨耶和華被尊崇。
必有萬軍耶和華降罰的一個日子,要臨到驕傲狂妄的;一切自高的都必降為卑;
又臨到黎巴嫩高大的香柏樹和巴珊的橡樹;
又臨到一切高山的峻嶺;
又臨到高臺和堅固城牆;
又臨到他施的船隻並一切可愛的美物。
驕傲的必屈膝;狂妄的必降卑。在那日,惟獨耶和華被尊崇....

上帝不喜悅高傲狂妄的,他們必敗壞。
當人舉目望天,亦如詩人說,人算什么?

聖經中我們会見到,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賽 42:3
腓2.6-8
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 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耶穌總是"謙謙和和"(亞9.9)、"柔和謙卑"的。
謙卑,包含了順服、愛心,不隨己意。按己意有誰願背負至苦的+架?但主說:"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謙卑便能"心靈貧窮"、"無有的",開放自已的胸懷,進入內室。
撒旦,總想人驕傲,離開上帝。(太4:8)

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

至高讚美

天父,祢越將祢的愛給我,並扶起我,我的讚美更顯不足。
祢說凡在前必要在後,所以我願祢居首位,當我祈求。
至高讚美,超過言語超過我心所能述說,
而我所能回報祢的卻只有為了祢而活
至高讚美,雖未見卻仍相信祢為我死,
有時在夜晚我悄悄感謝祢,因祢所為
至高讚美,今天我所能是獻我一生給祢
天父,如果祢要求許多,我願嘗試;但祢卻要我自己。
至高讚美,超過言語超過我心所能述說,
而我所能回報祢的卻只有為了祢而活。
至高讚美,雖未見卻仍相信祢為我死,
有時在夜晚我悄悄感謝祢,因祢所為。
至高讚美,今天我所能,是獻我一生給祢。
完全獻給祢。

國語版
http://www.love1000k.com/video.php?music_major_id=7&nowpage=5&tenpage=1&&music_id=727

廣東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gOcdpil3A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閙市中的靈修

放工午餐後上一課6小時的靈修課,放棄了小組開會,做了瑪利亞。而狀態一般。閙市給予方便,省回舟車勞動,給予更多時間空間。
老師要求每人帶一条大毛巾/被。究竟用來做什么?
原來不是用來抹腳,不是打坐或睡覺用的。是作披肩用。
有實習以五感禱告。以手摸、鼻嚊,引用相關經文。而我們平時很少有靜心觀察的物件,竟給各人看見許多的新奇。
老師問有誰無帶毛巾,結果有7人無帶,而老師則只有7條毛巾。上帝的預備剛剛足數。
毛巾作披肩用,10分鐘包扎上身後,再加上50分鐘安靜;各人各以不同方式進行靈修,可以是漫步,坐於黑房中....。披肩有實在感,與感受上帝的愛所包著。第二部份,以數節經文引入禱告,內心唱一點詩歌。
一首I JUST NEED TO GLORIFY YOU/我只想榮耀你+分適切--是老師自製的MP4版,有創意及苦心。


老師重複讀2次經文。頭一次,我像旁觀者看了一場話劇。
印像中留下3句經文: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祠。
我是來召罪人,不是召義人。
壓傷的蘆葦衪不折斷、將殘的燈火衪不熄滅。

牧者講述由一個故事開始,是餐廳中,服务員的過失,引致被惡顧客的不停的很狠責駡,有一姊妹受感而站於服务員身旁伴著抱了一下,便啞雀無聲.....
有一種由內的力量推動姊妹勇敢的站出去,那是未有策劃的,那是開放的心靈,是關懷、接納與愛,起了化學作用。當人的面容改变更生像主的形像,人的面貌糢糊,主的形像漸見清晰。(体會保羅所說:活著不是我乃是基督)分享聖靈的工作。

(聖靈的工作,給予生命更新復興,一切工作以基督為中心,不強調大能/神蹟帶來一切的祝福。)
或者我們需要更多的空間、時間專注上帝,禱告中需要更多的安靜等候。
其實我們深知上帝的同在,在意念之內(詩139),但仍需多些問深層的我在那裏,主是否在身旁?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活在聖靈中



加5:25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
If we live by the Spirit, let us also walk by the Spirit.



弗5:19-21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 神。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addressing one another in psalms and hymns and spiritual songs, singing and making melody to the Lord with all your heart, always and for everything giving thanks in the nam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to God the Father. Be subject to one another out of reverence for Christ.


這是一棵蒼老的柳樹,樹身多皺起結,修長的柳枝纖秀茂密,迎風向四方搖曳。它一直受到風霜、雨露,水火交侵,而变得蒼老班駁。然而,每条柳樹枝落在地裏,都能長成一株株大柳樹---同樣,若有人在基督裏,他都必能成為大樹,為主所愛。

親愛主,願我們就似這樹,都能承受風霜、雨露、不懼艱難。AMEN

090909-101010-111111-121212

左腦問:你記起090909在那裏?
右腦答:記不起來了。
便翻查札記,在北海道與家人旅遊。想起連串的事,及一些經文。
(什么080808....己失去線索)

101010在那裏?不用問,非常之有印像,在挪亞方舟與團契一起退修的第二天。

至於111111,原與FC相約放假作一點特別的事。但還是工作,改121111上一課6小時的閙市中的靈修。

今天回家大塞車,巴士站排長龍,改乘地鈇去杏花村晚膳又塞人,究竟什么事?可能是111111,或者6000元效應。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據FC轉述香港電台廣播說今天比101010更多的新人結婚。

經過一食店一餐牌每位HK$298站了2秒,FC說因什么事吃298,我答:收到政府送的6000元,某人笑說"用你的6000元"答:"用你的"6000元"。(6000元已被分別出來了)

星期五晚上7.30看看杏花村的士站,人與車剛可交接,我說看此情况香港經濟未太壞;相信:不景時車龍等人,太好時人龍等車。
FC便問今年年宵攤檔价格怎樣?答:理應上升,原因可能也是6000元效應。

明年121212必定請假作點特別的事。
今年今天也很特別,是看聖經日。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現代監獄書信

腓1:27 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保羅寫監獄書信時處身監獄。現今若我們寫監獄書信便要在外面寫給裏面的。
今天義工分享了為什么寫監獄書信,和个人寫書信的心路歷程,帶給囚友、个人的生命成長與造就。

書信表示了關懷、亙久的愛心。是一種超越了時間、空間的表白、令囚友感到被接納的情義。
有囚友面對面卻很有个性,不接受慰問,究竟他是在獄中的內心世界是怎樣?
是震驚?是憤怒?是孤單、苦悶、憂慮、抑鬱、自我、內咎、何時醒悟?
當收到連環的愛心信件,他們會開始接納義工的關懷,接受探訪、面談,讓人聆聽他的聲音。
有些囚友受到激勵接受了福音、重新找回工作,改過自新。
有個別受到激勵成為福音的使者、傳道人。

+架的冠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pv6if21aG4
十架的冠冕
路是難走
但比起你的十架路我今天算甚麼
來起身再走過遇著痛苦
你亦經過世間苦與樂你的救贖愛海
我得勝和釋放
凝望著十架的冠冕
仰望你渡過每天你體恤我的軟弱
明白我親身處境無論遇著困苦憂愁
你亦會在我身邊你興起我的生命
我今得到信心 面對挑戰

http://www.ksa.org.hk/ministries.htm
書信佈道 Letter ministry
與不同監獄囚友通信,作信仰與生活的輔導,同時提供聖經函授課程。又為囚友出版 「 翔」季刊,是一提供囚友表達信仰與發揮創作的園地。
Form Letter Ministry Team to be pen-pals to prisoners. Tailor make a publication titled “Soaring High” for them on a quarterly basis. Bible, Christian literature and Bible correspondence course are provided

福音是上帝的大能,是不被捆挷,是要付代價,是要齊心努力!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

地獄的呼聲

地獄使者向佛法大師說:『面對地獄、死亡,你有把握上天堂嗎?』

佛法大師說:『很抱歉,我未去過地獄,也沒有上過天堂,實在無把握知道那路怎樣去喎!面對苦難和死亡,我不執著。』

地獄使者再問身旁垂死的基督小徒:『你有把握嗎?』

基督徒答:『有把握。我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

為什么基督徒有把握,而佛法大師無把握?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萬事互相效力(2)

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這幾天接觸到"萬事互相效力"的金句非常之多次。


首次:星期日姊妹分享她人生重要的金句,給予她很大的鼓舞。

立即:導師也分享了"萬事互相效力,每人都有一個重要的位置,缺一不可。


之後:荒原上最尾2課又出現
,
竭誠為主又出現。

今早又有自動播放羅馬書5章、8章與路14章。在此,此句又再出現。


導師曾說,某姊妹遇上某經文連續230次,連行街踏著的單張經文也是一樣,也代表了,神同在,說"我在這裏"


昨天,FC問荒原上出現此句是什么意思?竭誠為主出現此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已忘掉。問題是在未有把意思帶出來及記下。

荒原上的記錄:

九年二月,貝先生和我得著一次難得、寶貴的機會:免費暢遊以色列。數十年來,我多麼渴慕往巴勒斯坦,沿著昔日主在世上的腳蹤,踏遍各城各鄉。我渴想一睹景色秀麗的加利利湖、耶路撒冷的哭牆、和主耶穌為我受死的髑髏地。可是二月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視力衰退得厲害,而且終日乾渴難當。醫生不允許我前往以色列,囑咐我立即進院接受檢查。得到這消息後,我心靈裡得著從未有過的寶貴經驗;我好像聽見一個大詩班,在我胸膛裡奏唱出一首讚美的詩歌萬事互相效力,叫你得著益處,你還有什麼要求?天父為你成大事,你只管稱謝讚美,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主要保守我脫離什麼危險?祂有什麼要緊的事派我去作?


《竭誠為主》 117:環境是不知不覺中的聖地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
信徒的際遇是神所命定的,信徒生命中沒有偶然那一回事。神在他的旨意中,預備一些你不明白的環境,但神的靈卻明白。他把你帶到某些地方,叫你遇到某些人,遭遇某些事,為使聖靈的代求透過你,行在某一道路上。切勿在環境中說:[我要自己作主;我要當心這個,小心那個。]一切環境都在神手中,所以不必為所處的環境滿腹狐疑。你代求的責任,不是要千辛萬苦,乃是用神給你日常的生活際遇,把神安排給你碰到的人帶到他座前,讓你裡面的聖靈有機會為他們代求。這樣,神就能透過聖徒得著整個世界。

我是否無目的,叫聖靈難以工作?
我是否要代替聖靈來工作?

在代求的事上,我要盡上人的本分,這是指我所處的環境,和我接觸的人。我得把這有知覺的生命作聖靈的聖地,把不同的人帶到神面前,讓聖靈為他們代求。你的代求不能代替我的,我的代求也不能代替你的,只有聖靈在我們個別生命中代求。沒有這代求,人的生命就必受到虧損。


羅馬書8

8:35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


司务道總想著:"主要保守我脱离什么危险?祂有什么要紧的事派我去作?"

而竭誠為主:無論環境的際遇怎樣,叫愛神的人勇於去作榮耀上帝的事。




2011年11月6日星期日

牧者的禱文


FC問起今天講道講了什么?

今天講題是"HOW DO WE RESPOND TO GOD?" 約2.1-11
迦拿婚宴。

FC認為主題是"預備",而我認為是"回應"。
總管與傭人看見了神蹟,應把見到的傳揚。
馬利亞則堅持不放棄,把救助送出,她相信耶穌能做到。
而約翰所關注的不是新郎/新娘,而是耶穌所做的事。
牧者所禱告+分特別:"願你們像約翰一樣"。AMEN

FC更留心的是"預備"是因封面文章的+童女。(太25.1-13)

『要讓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主,我們必須有好的心靈預備,就是操練我們的心靈時刻敬畏上帝。知道不等於行動,就如十個童女的比喻所言,明知新郎將到,卻有五位沒有好好預備足夠份量的油,以致當新郎來到時,她們未能進入這個開心派對。』
(今天收到親友給的喜帖,也想起把好酒留到如今。)
牧者的禱文II:腓1.1-11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 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的想念你們眾人...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叫榮耀稱讚歸與 神。 AMEN

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大山可以挪開


找蘇佐揚牧師的天人靈修查腓立比書經文看,揭中一頁。大山可以挪移的歌,正與早日看的荒原上26課的經文相關,今再找來記錄,發覺不單止要看此歌,也要看旁邊另一頁

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 賽54:10 )

想起:明年生日那天,想去一个讀經講座"大水不滅的愛"--《雅歌》研讀,第二天能去此主題的讀經日營更好!
https://sites.google.com/site/godcareus/god-love/mountains-can-take-away

因循抑或改革?

基督教圈子內普遍存在看因循守舊的風氣,若要改變,非要堅毅的意志,來個猛攻突擊不可,否則不能指望可以產生甚麼作用。時至今天,要改變便要有改革運動似的動力,因為不干涉主義已在我們心中扎了根;沒有像地震一般強大的力量,是不足以令我們把舊性連根拔起,走上正途的。
回顧過去二千年的歷史,我們便可從那些造福世界、影響深遠的宗教運動中得到做發。它們絕少是不動聲息的,差不多全都像旋風一般突然而來,震撼整個地球。不相信嗎?請想想以下的例子:施洗約翰的事奉、耶穌基督和衪所行的奇蹟、第一個五旬節發生的事、宗教改革、衛理公會信徒的復興、宗教大覺醒、威爾斯和韓國的宗教復興、夏里斯在非洲的奇妙事工等等,諸如此類的例子實在多不勝數。
這些運動像閃電一樣突如其來,令人措手不及、無法抵擋。例如衛理公會的復興運動就以森林大火之勢迅速蔓延。被揀選的少數人心中那股堅定不移的意志,燃起熾熱的火焰,也把其他人的心燃點,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展開了一場邁向新約標準、觸及心靈深處的運動。
歷史亦向我們證明另一事實:每當一場驚天動地的運動發起人燃盡他生命的火焰後,另一股勢力便會伺機而起 這就是因循守舊的傾向。雖然運動的外在形式維持不變,可惜內裏的熱情不再,整個運動停滯不前,支持者擁有羣眾,卻失去能力,所傳遞的信息再沒有啓發性。新一代的導師着手修改教義,以迎合當時基督徒的要求。於是,他們的成功最後卻成為最大的悲劇。可悲的是,運動的改革先鋒為教會深層的生命意義付上一生,而現代的改革者只是中看不中用的傳道人,遠遠在新約標準之下。他們嘩眾取寵,叫飢渴慕義的信徒搖頭嘆息,只有等待 .但等待甚麼呢?

來源:無盡的一章p.81-82 (陶恕)

回應:以上一篇充滿負面的文章,有末盡的說話,短短兩版的教訓,究竟陶恕你想說什么?『中看不中用的傳道人』真+分難聽,什么『他們的成功最後成為最大的悲劇』?悲劇何在?

抱一個持平的態度論之。"因循"字眼是負面的,但因循未必是不好。"改革"趨向正面又未必是好的。從文中所說,新一代改革"修改教義",其目的不是"教義"本身的問題,原來是為迎合基督徒的要求。他們為了迎合羣眾。以致陶恕前輩,找這些現代改革者,(大都是傳道人/牧者),說"中看不中用"了。

作者並未有引用題及改了什么教義的例子。而我會想到啓示錄,約翰受靈感動去信7教會,說責備的話。保羅亦有去信歌林多教會以愛心責備教會的分裂、紛亂。

然而,聖經有那些基礎、原則、總綱是要依循?

腓2:1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
腓2:2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腓2:3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腓2:4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腓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札記補充:星期五看了一些靈修圖,一瞥間看了"渴慕神"封面,清早醒來想起"無盡的一章",晚餐行去杏花村晚餐,便帶了這兩本陶恕的書出外,吃罷晚餐,便重温看"渴慕神"之"貧窮的福氣"、"分別為聖的生活",未有什么想補充的,另一本借了FC看,她按興趣選了"因循抑或改革?"看內文像未有完結般。便與FC討論今日教會的改革。回家對此文仍不想把此文說盡。拿起書來,合上,主啊.....。又揭中此頁。)

2011年11月4日星期五

腓立比書: 生命與福音的伏線

空中主日學 -- 腓立比書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0D206FE7E5FDB7CB

腓立比書是講述復興的書信,復興的路是從退後的路歸回,它關乎福音,關乎生命。
它是為恢復福音與生命的動力。

腓1:27 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裡,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是基督徒的生命;"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是福音的行動。

主題與結講:
生命的問題:
(腓1:3-5, 8-9, 2:15-16, 3:7-8, 4:4,13)
1. 勸勉教會在愛心與知識上多而又多,
2. 教會要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
3. 萬事如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一章:生命的態度(為了什么?)
腓1:20-21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對基督:或生或死,只求顯大基督

二章:生命的榜樣(學什么?)
腓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對弟兄:存心謙卑,也顧別人的事(腓2.1~4)
對自己: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腓2.12)
對世人: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

三章:生命的標竿/目標(得什么?)
腓3:13-14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 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四章:生命的力量/能力(靠什么?)
腓4:13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生命的態度與基督緊緊關連:
為基督、學基督、得基督、靠基督,生命的開始、成長至成熟都在基督耶穌內.。

福音的伏線:傳耶穌基督、傳基督的道理,(我們亦要關心主的福音有否被傳開?)
腓1.5 你們是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腓1.7 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
腓1:12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
腓1:16 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
腓1:27 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裡,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
對福音: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齊心努力

保羅極之關心福音,一生為福音努力、擺上。有監獄內還是掛在心內。
林前9:23 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

背景:(徒16.12,16.16-18)
1. 腓立比城是什么地方?腓立比城是馬其頓頭一個城(首要的城),由亞細亞到羅馬,腓立比為必經要道
也是駐防城(軍事要點),它無論是在商業、軍事、交通都是非常重要。保羅便選了這些地方建立教會。這些地方也是被偶像、邪術所控制的大城。
2. 腓立比教會如何建立?(徒16.15)
保羅首要的就是得著兩個家庭。呂底亞全家信主,保羅在禱告地方與講道的時候得著這些人。他又在腓立比坐監時使獄卒一家信主。他們因相信主而建立了教會。保羅在回應了馬其頓的呼聲的第一个建立的教会是腓立比教會,乃順從聖靈的引導。
今天建立教会,最重要的兩件事:
1. 順從聖靈的引導
2. 從禱告的地方開始的。

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靈修讀經--作主門徒 (路14.26-35)

14:26-35
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愛我勝過愛:原文是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
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
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或是一個王出去和別的王打仗,豈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嗎?
若是不能,就趁敵人還遠的時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條款。
這樣,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鹽本是好的;鹽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它再鹹呢?或用在田裡,或堆在糞裡,都不合式,只好丟在外面。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安靜
READ--慢讀數遍。
MEDITATION--把你想到的意念記下,可以是單字、詞句、一些概念...。
每讀一遍,記下的東西有所不同/亦可相同。
PRAY--以以上的經文/概念禱告
LIVE THE TEXT--實行.....。記錄

(以上靈修小組29 OCT 2011的一部份活動,可給各人參考,可配合其他經文变化。
由於今早亦有一則自動播放MP3講道,亦是談以上經文,故引用記錄
REF: 2010年01月17日, 門徒生命四向度(一)路加福音,門徒生活)

門徒生命有四個向度:
(1)對神──尊主為大;(愛我勝過)
(2)對自己──否認舊人;(捨己)
(3)對物質世界──分別為聖;(放下一切)
(4)對社會──做鹽做光。(實行基督門徒的生活)

聖經鳥瞰--速讀約拿書、無盡的恩典

......聖經透過約拿的故事和禱告來宣告神的憐憫 ,又透過神回應約拿的埋怨偏執 ,來彰顯神的寬廣赦罪心腸(拿4.9-11)。
因為神憐憫,所以祂才會愛這個十惡不赦的尼尼微大城。這種近乎反理性的慈愛,使身為神代言人的先知,也不甘按專業精神去履行使命,同這城宣告恩典。神差派約拿, 正正揭示祂那無界限的慈愛。約拿抗拒神的差遣其實十分合理,正正反映出神的恩慈超越常理。神好像對我們說,赦罪不是出於理據,而是出於寬廣如汪洋的憐憫。若我們不能說服自己去赦免傷害我們的人,約拿書正好敦促我們暫且放下自己心目中的公義,棄掉力爭的理據,單單默想神的心腸,讓他拓闊妳的心胸,舒展你的情懷。
故事宣告神是憐憫,所以即使先知約拿不禱告,神卻讓祈求的水手經歷平靜風浪的大恩。由此我們可以看見一些對比,不禱告的約拿相對蒙憐憫的水手;事事尋求合理的約拿相對汪洋海量的神。 故事宣告神是憐憫,所以神差派大魚在深海中藉鯨吞保存了這個不知悔改的先知,神愛惜這位仍需空間來拓闊自己心靈的先知。連風浪與大魚都聽命於神,只是約拿仍堅持自己比神有理,不甘俯首聽命於祂;但神出於憐憫再次差派先知,使他在履行使命中發現自己有用,親眼看見上帝的作為,明白衪的心意。
尼尼微城悔改,連暴君也知回轉,只是約拿仍堅持自己有理,不思回轉;他甚至止城中禁食的畜牲也不如。最諷刺的是 水手懂得呼求神,尼尼微人思悔改,約拿卻是執迷不悟,發怒尋死;精彩的是 面對如此的先知,神願以百般忍耐開解這顆頑梗的心靈,以暴日、熱風、蔥麻,讓衝動 求死的先知經歷蒙恩典與蔭庇的快慰。連蟲子也聽命於神,使植物一夜枯萎,只有約拿才寧死不悔。對於這個無動於中,始終偏執地堅持自己.有理的人,神只溫柔地留下一個開放式問題,讓他細想:「我豈能不愛惜呢?」....

(以上是"市井聖徒11月2日何傑的一篇"無盡之恩P.614有關"約拿書"部份;適逢穌筍老師,以聖經鳥瞰,66卷書時,談到先知書,外甥談約拿先知所說未必一定應驗,老師便興起"就"查約拿書啦!

拿4:11「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左右手不分的是什么意思?有說"姑且不論成年的居民,單論兒童,就有十二萬多人"。尚有其他意思嗎?
【拿四11 尼尼微城人口】亞述學者估計尼尼微城是首都時的人口(城市中和周圍鄉村地區)約是三十萬,因此前面提到的十二萬並非難以置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那么12萬的人數,是40%的兒童的人口比例,又多似乎多了些,不能分辨的人包括小童。

回應:約拿書中我們認識上帝給予無盡的恩典,就算外邦人,非選民的尼尼微城罪大惡極的人,全心悔改,也都止了這災得著拯救了。)

2011年11月2日星期三

先求上帝的國與義

詩107:3 詩107:41 他卻將窮乏人安置在高處,脫離苦難,使他的家屬多如羊群。
詩107:42 正直人看見就歡喜;罪孽之輩必塞口無言。
詩107:43 凡有智慧的,必在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華的慈愛。

FC晚上手腳酸軟,便和她禱告,因她手腳酸軟而睡不著,便說看些聖經;而我非常困倦,先睡了,也不知她看了什么。早上在不太清醒中想念一些人(会否分心走意睡著了?),而FC如常的推我,準備看書;但這天+分特別,FC比我先起床看聖經,帶來一點振奮,推動我由半清醒的禱告中醒來,看書,偶爾翻看一節經文。

FC看擺,便問什么叫"貧窮",是否清心的人?按理解答了她,今禱告引用"貧窮"。(時7:30 )
聖經中的貧窮,是神貧,是在上帝面前"一無所有",虛心的人所以有福,因他們"無有""虛心",所以"清心",也更渴慕渴想上帝,以祂的話為甘甜。

午間看了一個"空中主日學--靈修神學。"晚上再看多一個。
靈修學(11)~默想式讀經(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adWOERbFUg&feature=channel
靈修學(12)~默想式讀經(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DKs2Z4m18s&feature=channel

晚餐FC再問我今天學到什么?便把第一篇反芻。
當中談到倒空自已,是排去雜念,心要清/虛心。
問題是我們處於安靜/寧靜的狀態之中,是開放自己的心懷,對於身處的環境/困難,不再執著後,進入我們思緒/意念當中的,仍要分辨。從三一神來的嗎?
所以要安靜讀經、默想、禱告、實踐。開啓我們的潛在的,從上而來的智慧。

FC 也再談一個個案。有初信者犯案,分別求問律師與牧者,律師給予輔導,牧者也給予輔導,當時牧者問了初信者4个問題:(太6.9-15)
你同意主的國必需行在地上嗎?
你同意主的國必需行在你的心上嗎?
你同意主的義必需行在地上嗎?
你同意主的義必需行在你的心上嗎?
最後真實作供認罪,入獄兩年,獄中作見証領人歸主。

今天FC看詩107,詩談論了"窮乏人"。
詩107有四種人,(其實從各地,從東從西,從南從北,所招聚來的.....)
漂流者、捆鎖者、患病者、航海者;他們有四種"得",得安居、得釋、得醫、得平靜;同樣他們由"失"到"得",因為他們在苦難中呼求耶和華。
最終同有一个願望:因耶和華的慈愛,所行的奇事讚美祂。
我們要學習的事是:要常常稱謝、讃美衪,先於一切的祈求。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2011年11月1日星期二

相片 31 Oct 2011

帖前5:11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

相片帶來緬懷過去的事。
昨晚下課後,尚餘時間步返香港堂,見一見來華宣教士俾士牧師的後人。或者這可能是第一次,亦是最後一次罷。也把他們看成家人。
年長的女士,向著一張相片中年青的女士說。這不是我,這是我媽媽。 證明要述說年代久遠的事。

黑白的相片,記錄了過去的歲月、友情。相片是歲月的痕跡,也勾起了連串的往事。
拿一張相片,便可彼此對談分享。 我們有什么相片可拿來分享?

來華的宣教士,面對最困難的是什么事?可能是言語的障礙。
最開心的是什么?可能是得救靈魂的增加。

他們現感恩惠,因為香港的教會由手抱的嬰孩至長成了,亦有能力向外發展上帝的國度。

介紹:俾士牧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F%BE%E5%A3%AB

http://www.qinghistory.cn/tws/qsyj/wxda/daly/2009-11-11/3144.shtml
來華160週年研討
http://gallery.methodist.org.hk/main.php?g2_itemId=52508
1849年俾士有感宣教,往倫敦的循道會牧師要求受差派
倫敦牧師:WE CAN'T AFFORD TO SEND YOU.
俾士:I DON'T WANT YOU TO SEND ME, I INTEND TO GO.
ALL I ASK IS THAT YOU GIVE ME A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牧師: WE HAVE NO MONEY
俾士:I WILL...., I GO AT MY OWN CHARGES,
WORK MY PASSAGES AND ONCE ARRIVED, MAINTAIN MYSELF.
牧師HOW?
俾士 I DON'T KNOW UNTIL I GET THERE.....

後記:
我可以差遣誰?有誰肯為我去?
俾士:"YES""我願意!"

(上帝的大愛能夠跨越千里/時間,堅固及温暖我們---靈修日引1 NOV 2011)
http://tswmc.blogspot.com/2011_01_01_archive.html

最後晚餐